手足口病是我市学龄前儿童(5岁及以下儿童)的常见病和多发病。大部分儿童患病后表现为发热伴随手、足、口腔出疹,一般5-7天可自愈,但部分患儿会出现脑炎、肺水肿等严重的并发症,尤其是肠道病毒71型(EV71)感染的患儿出现重症的可能性较大,甚至出现死亡。每年4-7月是我市手足口病的流行季节。我市手足口病疫情监测结果显示,近期我市手足口病病例较前期有所增多,且主要流行的病原体为肠道病毒71型( EV71),重症病例出现的可能性会增加。提醒家长要注意幼儿的身体健康,发现幼儿出现疑似手足口病症状要及时就医。
那么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呢?关键在于家长和儿童均要做好个人卫生:
1.饭前便后、外出回家后家长和儿童均要立即用肥皂或洗手液洗净双手;看护人接触儿童前、替幼童更换尿布、处理粪便后亦要洗手。
2.婴幼儿使用的奶瓶、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、消毒;婴幼儿的尿布和衣物要及时清洗、曝晒。
3.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,居室要经常通风。
4.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、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长时间逗留;尽量避免接触患病儿童。
5.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,以减少交叉感染;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,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。
此外,每年手足口病流行季节,托儿所、幼儿园经常发生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,在此亦提醒各类托幼机构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,做好园内手足口病防控。
1.每日落实晨、午检和因病缺勤登记制度,发现可疑患儿时,要立即通知家长送诊、居家观察等措施,隔离时限为自发现之日起至症状完全消失后1周;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;
2.教育、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;老师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状况;
3.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;定期对玩具、儿童个人卫生用具(水杯、毛巾等)、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;定期对活动室、寝室、教室、门把手、楼梯扶手、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;定时对厕所进行清扫、消毒,工作人员应戴手套,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;
4.托幼机构出现手足口病病例后,应配合卫生部门采取相应的手足口病防控措施。